2023年厦门大学806宏、微观经济学考研专业课经验
厦大806共有两个科目,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总分150,两门课各占75分,主要题型为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和论述,参考教材为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和平时本专业课程所使用的教材相近,所以除非是零基础跨考的同学,否则不建议像部分经验贴说的那样先看高鸿业老师的宏微观再进行学习,这样需要花费过多时间,后期容易“乏力”,可以直接开始学习这两本教材。
厦大806试卷经常会从两本教材的课后题中出题,所以在把课本知识学会之外,还要把课后题也掌握熟练,对于试题的应对上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并且,真题中经常会出现重复的考点,有些题目几年前考过,几年后又再考一遍,所以最好是能把过往真题都做到。
历年厦门大学806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试卷与参考答案(2006-2022年)
2024厦门大学806宏、微观经济学考研强化冲刺题库(共三册)
2024厦门大学806宏、微观经济学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共五册)
一、不追求“最好”,在实践中不断修正
在考研最开始的时候,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欲望,就是希望自己可以立刻得到“最好”的考研安排,并“最高效”地完成这项安排,为此,我看了很多经验贴,询问了很多师兄师姐,得到了很多答案,但并未让我有收获的感觉,还是觉得无从下手。这是因为,我误把“最好”的方法当成了目标,而“最好”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我们的目标是考上研究生,但不是只有“最好”的方法才能考上。实际上,任何一个规划安排带来的效率差异并不会很大,重要的是先开始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改正。
所以,我推荐师弟师妹们先随意找一个经验贴的计划,或者自己设置一个也可以,立刻开始执行,然后一天结束之后做小结,看哪里有问题,再做修正。我当时是每天会写当日复盘,把当天的完成情况和计划做对比,看是哪里做得不足,然后每周、每月做一个整体复盘,看这段时间的总体规划是否合理,不合理的话,问题是出在了哪里?哪些因素导致了计划没有完成?找出问题后再列出解决办法。
注意,在做规划和找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着客观的心态,我们就是在不断试错再一一改正,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所以一定不要有沮丧或者懊恼的想法,觉得计划总是完不成,而是要正确地分析、解决问题。同时,一旦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就要立刻调整,寻找解决方法,可以出现问题,但是不能发现了问题却放任不管。
这是我月复盘大致的形式,我会在每个月结束时做本月复盘,将规划和完成情况并列在一起,看任务完成情况和剩余的任务量,同时做好下个月的任务规划。每周末,我也会将本周完成了的任务全部列举出来,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足,更是在徘徊犹豫时的强心剂,在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够努力、方向不对时,看看这些总结的文字,会有一种“我已经走了这么多路啦”的满足感。
关于专业课,我最初拟定的计划是:暑假前过完两本课本,掌握课后习题,看基础课;7-9月再过一遍课本,熟练掌握课后习题,按章节梳理框架;10月开始做真题,整理论述题、名词解释;11-12月继续完成真题,回顾知识点,背诵笔记。可供大家参考。
二、不追求“最难”,打牢基础方可进步
我陷入的第二个误区是,盲目追求“最难”。听一些考研名师分析,说厦大的专业课偏难,最好是能多学一些更难的知识,这样高维打低维,就直接跑赢其他对手了。这种说法没错,但是是建立在你基础扎实的前提上的。这是一种学有余力的进阶操作,但并不是必要行为。我们优先做的应该是,抓牢参考教材,吃透基础,弄懂所有课后习题。可以关注经济热点分析,也可以做中山大学等出题风格较类似的兄弟院校题目,但这些都只是加分项。尤其到了后期,对于时间没有那么充分的同学来说,要找准重点,一定把基础打牢。
关于吃透教材,我有一个小技巧是做思维导图,具体方法为:先看完一个章节(原版教材在章节开始会有一个小的框架),再合上书,把刚才看的内容用思维导图归纳出来,有不记得的地方不要紧,空着就可以,画完之后,打开教材,补充上空缺部分(最好用另一种颜色,比较突出),这样相比单一看教材,印象会更深刻。等所有内容过了一遍之后,再按照模块做导图小结。将知识全部转化为导图之后,框架会更加清晰,也方便后面做真题订正时的查找(可以将真题中出错的知识点标注在导图上)。最后复习回顾知识点时,就对着导图复习,效率更高。
三、不追求“最快”,把握好自己的进度
我陷入的第三个误区是“进度焦虑”,尤其是在后期。暑假时因为心态、天气、身体等多方面原因,没有按照自己原先的计划进行,效率非常低,几乎是没有什么进展。这就导致到了九月份的时候,我的进度落后于网上的所有“月度规划”以及身边的大部分同学。这让我后期一直在这种焦虑中度过,感觉自己学不完。后来在和同学以及师妹的聊天中发现,不管进度快或慢,大家都会有这种焦虑,这是正常的。
就像我前面说的我初期拟定的计划是:暑假前过完两本课本,掌握课后习题,看基础课;7-9月再过一遍课本,熟练掌握课后习题,按章节梳理框架;10月开始做真题,整理论述题、名词解释;11-12月继续完成真题,回顾知识点,背诵笔记。然而在焦虑下,我最终实际上10月才过完课本,11月末才开始做真题,没有专门花时间去整理和背诵名词解释,真题也没有全部做完,在阳着的情况下就上了考场。最终的分数没有很理想,但也没有到焦虑语境中的“没有xxx就完蛋了”的程度,并且失误的地方都是可视的,是一些部分的基础没有打牢,而非有哪些高级的书或者技巧没看。
2024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考研1对1全程高分班